这个钢桁架是南京江北新区市民中心的顶架,直径相当于标准足球场长度,重量相当于一艘小型舰艇。因形似一个“外整内缺”的圆盘,该钢桁架按传统吊装方式可能吊起东头漏了西头,整体提升难度极大。
“以往的钢结构提升,升三五米就要停下来测量。这次我们采用下吊点静力水准仪同步检测,实现了不间断的连续提升。整个过程误差控制在5毫米以内。”负责施工的中建二局南京江北新区市民中心项目总工程师胡锐说,该结构从地下负6.6米的深度起吊,提升到地面后进行部分施工,再提升至30多米的高空,与梁杆焊接形成稳定结构,全程平均提升速度只有1米多每小时。
来自东南大学、河海大学等高校和建筑企业在对项目进行论证时认为,这次超大、超重的钢桁架吊装与国内一般超大型钢结构提升相比,工艺复杂程度和变形控制精度更高,为我国刚柔结合型建筑结构整体吊装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。
文章内容来源于新华网